来源:云南普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希望孩子的世界只有阳光、雨露、快乐和幸福,但我们无法做到24小时守护在孩子身边。媒体曝光的青少年遭性侵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请家长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对孩子开展防性侵教育,切实尽到监管保护义务。
性侵害及具体表现形式
一、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都是儿童。对青少年、儿童的性侵害,既包括违背其意志对其强行实施性行为,也包括利用其不知情、不理解或者没有达到性自主年龄的情况下,对其实施与性有关的行为。这包括法律定义上的强奸、猥亵,引诱、容留、介绍青少年、儿童卖淫,组织、强迫青少年、儿童卖淫,以及向青少年、儿童传播淫秽物品等危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也包括法律中没有规定的但危害青少年、儿童权利和身心健康的与性有关的行为。
二、
1.性侵害的实施,包括有身体接触的性行为,非身体接触的性行为,也包括通过视频、图片、语音、文字等进行的与性有关的活动。2.实施性侵害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人,甚至是亲人;可能是成年人,也可能是同龄人或者年幼的人;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3.性侵犯不只发生在偏僻地方,也会发生在熟悉场所,如学校、医院、交通工具,甚至是家中。4.不论男生、女生,都可能会遭遇性侵害,同时性侵犯也会发生在同性之间。5.性侵害者不只用暴力,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6.网络交友有风险,网络另一端是男是女是好是坏难以甄别,有些孩子通过网络交友、私自会见网友被性侵。7.大量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发生,与大人的“谈性色变”不无关系。孩子不是自然而然了解这些知识并知道如何应对这类事情,需要适宜的提醒和科学的指导。
防止性侵害的误区
1.误区一:“男孩不可能遇到性侵”事实上,男孩女孩都有可能遇到性侵。男孩无论是受到同性性侵还是异性性侵,比女孩更难以被发现。而受到性侵害的男孩,心理上的伤害往往比女孩更大。家长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
2.误区二:“性侵只会针对大点的孩子”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2016年全国媒体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中,7—14岁受害者居多, 最小的受害者不足2岁。
3.误区三:“性侵孩子的大多是陌生人”事实上,性侵孩子的人,大部分是熟人。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近七成,易于接触儿童的从业者作案比例高。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
4.误区四:“性侵者都会使用暴力”事实上,他们有时候会采取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家长可以对孩子说“ 无论别人威胁你还是给你买东西,如果他碰了你的隐私部位,或让你碰他的隐私部位,或让你看裸体照片、视频等,一定要拒绝,并及时告诉爸爸妈妈或信任的其他大人。
如何预防性侵
1.了解隐私部位
让孩子了解身体是自己的,凡是背心和裤衩遮盖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
2.保护好隐私部位
告知他们男女有别,既不能让爸妈以外的人触碰自己的身体,也不能主动去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3.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秘密不能告诉父母,那么要把这种情况教给孩子,让孩子知道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父母、打110电话报警等。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随便吃喝陌生人给的食品或饮料,避免单独和陌生人在家里或密闭的环境,家长不能接送时,不独自出门。
5.敢于拒绝敢于向对你提出无理要求的人说"不"!
遭遇性侵时怎么办?
当遇到性侵害时,学会“说不、会跑、会骗、会记”。
1.“说不”,可以大喊:“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2.“会跑”,在公共场所时跑向人多的地方,向周围的人求助或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3.“会骗”,可以编理由骗侵害者,想办法逃跑。
4.“会记”,记住侵害者的体貌特征。
如何应对性侵害
一、保留证据
一旦不幸遭遇性侵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留存证据,因为指证罪犯需要有证据支持,要收集保留相关的证据,可以采取拍照、录音等方式进行,对于体液、毛发、皮屑、通信记录等证据进行保留。因此,被侵害后,不要擅自洗澡、洗衣物、收拾房间、扔东西等等。若是熟人作案,要保留好通话、通信记录,若是对方事后威胁、收买等,也要留下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