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地活动 >> |
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实验小学课题组
课题类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负 责 人:张彦秋
开题时间:2011年10月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及理论支持
1、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31日报道,我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 64 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广东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也有近 1000 名学生非正常死亡或下落不明。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教育部 2006 年统计: 10% 是因自然灾害客观原因所致, 90% 是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其中 45% 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 18% 是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
以上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表明,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虽然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仍据高不下。
2、我校“意外伤害”事故发展现状
作为一所普通的小学,在我校中意外伤害事故也是经常发生。例如学生在课间活动时身体的某一部某受伤、在体育课上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等等,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一定原因,可能是保护措施不当、安全宣传教育不够、或是不正确的活动习惯,都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直接原因。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还来了一些困扰,也是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伤害,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004年全国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日的主题是:“预防校园侵害,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欠缺安全防范知识的严峻现实令人担忧。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校园中许多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分析及现状表明,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也是学校棘手解决的问题,学校如何预防、减少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何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事故,将事故损害降到最低,成为学校面临的难题。因此,我校确定了“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问题的研究”课题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研究意义。
二、课题概念界定
校园意外伤害指学生在学校期间,如体育课、课间活动等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既包含躯体组织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也应包括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意外事故是指潜在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是可以弄清楚的,因而可加以预防和控制。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以本校小学生为重点,调查学生发生校园意外伤害的原因、部位、地点、采取措施、后果等因素,并研究相应有效的预防策略,并根据预防策略从学生、家庭、学校三方面进行实施。从而使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降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构建和谐的校园。
2、研究内容
本课题对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2、小学生发生校园意外伤害调查研究。
3、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预防策略研究。
4、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措施研究。
四、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调查校园意外伤害的成因,探求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成因及校园意外伤害的预防策略。在采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辅以文献查阅、个案跟踪等方法、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逐项分析,形成第一手的资料和观点。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1)选择研究对象
校园意外伤害问卷调查:针对本校小学生各年龄段发生校园意外伤害的原因、部位、地点、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分析学生答卷,列出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各项内容,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2)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计划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12月)
(1)通过对各学校意外伤害事故案例调查,分析发生意外伤害的特点与原因。
(2)对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预防策略研究。
(3)针对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开展对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策略的实施研究:本课题根据统计的造成意外伤害的原因,从学生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试从以下几点作具体尝试:
A、学生个人因素:通过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降低发生意外伤害的目的性教育。
B、学校因素: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加强预防意外伤害的各项举措,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安全的行为,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救的方法,从而提高预防和处理发生意外伤害的能力;消除外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设施的配置,制定落实安全措施、制度,创造安全校园氛围,减少伤害发生的可能;及时的积极救治,把意外伤害而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C、家庭因素: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安全意识。
(4)根据所定策略,开展集体辅导,达到预定目标。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根据实施策略的效果,加以总结,以书面形式撰写成实验报告。并总结相关实验资料。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国家、省、市、县立项的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五”“十一五”期间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佟长海:主持“十一五”市级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获市级科研二等奖,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参与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绿色校园研究”获等奖;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
张彦秋:主持“十一五”市级课题“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获课题研究一等奖;
甄希春:主持“十一五”县级课题《“平等、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研究》获一等奖;
李林林:主持“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快乐作文目标及模式的研究》,参与市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研究》获课题研究二等奖;
任建丽:主持“十一五”县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获一等奖;
赵秀娟: 2005年12月参与省级课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建绿色课堂”的研究结题并获二等奖。2009年5月参与市级课题《优化“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乔红梅:论文《写好“个性化作文”点滴体会》在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实验教师论文评比中获奖。2009年5月参与市级课题《优化“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董丽丽: 2008年参与市级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并获市级一等奖;
郑朝霞:参与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快乐作文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正在结题中;参与张家口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获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并获河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8撰写的论文《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获2009年全国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孙小蕾:参与张家口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获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并获河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3.我校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今年学校有健全的校园网,每班多媒体、每位教师配备电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教育处建有安全资料室、安全领导小组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学校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4.学校建校24年来,发展迅速,有专用经费用于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调研,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另外学校与名师高金英老师等好多友好重点学校等部门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单位的领导、专家们对我校教科研及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关心,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课题组成员:
课题主持人:佟长海
课题负责人:张彦秋
实验教师: 甄希春、李林林、任建丽、郑朝霞、孙晓蕾、王姗姗、乔红梅、刘慧姝、武全生、梅文春、曹锦兰、董丽丽、侯树霞